首頁 4xp 史海鈎沉
  • 他從一介布衣變為文壇接班人,還和戚繼光吵過架?2020-12-21 08:38
  • 河北周家莊墓地與殷墟發現屬同一文化 填補冀中南地區歷史空白2020-12-11 08:30
  • 浙江發現西周高等級墓葬羣 證明姑蔑之説非空穴來風2020-12-11 08:26
  • 張學良日記等珍貴文物在張氏帥府博物館首次披露2020-12-11 08:25
  • 古代書畫升温 一頁千金難求2020-12-10 08:37
  • 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周代虢國重器2020-12-10 08:37
  • 隱於鬧市的趙樹理舊居:一條跨越半世紀的文學脈絡2020-12-08 08:17
  • 江西發現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出土5000餘件石製品2020-12-08 08:16
  • 錢鍾書在台灣 一次鮮為人知的演講2020-12-07 08:15
  • 抗戰時期,為何數萬知識分子奔赴延安?2020-12-07 08:15
  • 河南發現春秋時期戎人大墓 遊牧民族為何遷居洛陽?2020-12-02 15:39
  • 徐陽墓地新發現 | 何為“陸渾戎”?陸渾戎墓為何出現在伊川?2020-11-30 19:04
  • 破譯銅鏡製造的工藝密碼2020-11-28 09:01
  • 生活化的非遺走進你家了嗎2020-11-28 08:35
  • 行走中原丨鄭州東西大街 寫滿古都傳奇2020-11-27 14:31
  • 知己有恩:齊白石漫長人生中遇到的那些貴人2020-11-27 14:31
  • 二月河作品《九王奪嫡》推出馬來文版本2020-11-27 14:30
  • 如何應對焦慮?職業規劃怎麼做?《論語》裏有答案2020-11-27 14:30
  • 陝西秦漢新城大堡子墓地考古發現西漢“新城縣”證據2020-11-27 14:29
  • 百餘部“唐宋八大家”主題文物在遼博首次聚集2020-11-27 14:29
  • 裴李崗遺址最新測年距今8000年前後 發現舊石器晚期遺存2020-11-03 08:08
  • 疫情之下 藝術品線上拍賣尋求“破圈”2020-10-28 07:30
  • 中國電視劇海外實力“圈粉”2020-10-27 08:10
  • 古代“離婚”政策:從七出到三不去2020-06-09 08:11
  • 李淵小兒子以建閣名傳千古 一生建三座滕王閣2020-06-09 08:11
  • 父親張震母親馬齡松的抗戰歲月2020-04-03 13:35
  • 鶴唳華亭的歷史真相 亂世文人的夢碎朝堂2019-12-24 08:10
  • 中國衣裳 聽諸子百家講一堂服飾穿搭課2019-12-24 08:09
  • 太平公主丈夫薛紹墓發掘:曾遭破壞,李隆基下狠手?2019-12-18 08:27
  • 中國古代報紙登啥 有假新聞嗎?2019-12-03 16:16
  • X光、相機微距拍照齊上陣 圓明園馬首的祕密被“揭穿”2019-11-28 08:30
  • 秦始皇老家萊蕪?網友:秦始皇出生邯鄲 秦都城咸陽2019-11-28 08:21
  • 乾隆皇帝:畫畫,我不要你覺得,我要我覺得2019-11-25 08:48
  • 《天龍八部》中的段譽歷史上活了94歲,他真會六脈神劍嗎?2019-11-23 09:52
  • 打廣告、搞促銷……古代也有“雙十一”?2019-11-12 09:31
  • 不想學商朝人愛喝酒 周朝人想了這樣一個怪招2019-11-11 08:44
  • 【4xp】不屑於考試的他,為什麼後來屢屢成為考題?2019-10-26 00:03
  • 【4xp】李時珍為什麼嘗百草?因為喜歡吃嗎?2019-09-29 08:06
  • 駝蹄雞、麒麟……當年遠航到非洲的鄭和看見哪些奇物?2019-09-21 08:19
  • 神話裏的五帝在歷史中真實存在? 專家:五帝時代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...2019-09-20 07:30
  • 水下考古不是簡單的“海底撈” 與陸上有何不同?2019-09-19 08:08
  • 【4xp】愛美人不愛功名?柳永:那是你誤會我2019-09-14 09:45
  • 裏耶古城的出土秦簡傳遞了哪些信息2019-09-14 09:45
  • 莫高窟與吳哥窟:跨越千年時空的對話2019-09-06 08:51
  • 尊師敬學:古人的“開學第一課”2019-09-06 08:50
  • 紅旗、故宮攜手讓新中式美學“活”起來2019-09-06 08:50
  • 武石捐贈作品展亮相國博2019-09-06 08:49
  • 雅集、錢塘弄潮……她用貓咪形象展現了宋代生活2019-09-06 08:49
  • 世界遺產“過度旅遊”矛盾凸顯 客流時空分佈亟待平衡2019-09-03 08:46
  • 身份、記憶、變遷:從墓誌看隋唐時期的幽州2019-09-03 08:45
  • 民國時期清華學人“破格”錄取的歷史考察2019-09-03 08:45
  • 【4xp】多少人的終極夢想,400年前就被他實現了2019-09-03 08:45
  • 甲骨文發現120週年:從殷墟走來,向世界走去2019-09-03 08:45
  • “澆瓜之惠”,一個讓老子稱道的汝州故事2019-08-08 07:37
  • 你以為古代人就不用加班嗎?太天真!2019-05-13 08:26
  • 探訪黃山徽州藝術珍寶博物館 令人大開眼界2019-05-01 09:51
  • “接力守護”下,歷經戰火的阿富汗珍寶再次亮相北京2019-05-01 09:40
  • 川劇史上首位女編劇徐棻新著在蓉首發 記錄70年創作歷程2019-05-01 09:38
  • 乾隆君臣書畫特展半數文物首次亮相 菏澤牡丹盛放紫禁城2019-05-01 09:37
  • 西遊記再登台、用成語講故事 中國兒藝“五一”獻演經典2019-05-01 09:37
  • 宋朝公務員退休:歐陽修多次申請65歲終獲提前退休許可2019-04-30 09:47
  • 四川甘孜縣境內發現一疑似唐蕃時期藏棋石刻棋盤2019-04-25 09:17
  • 樂黛雲獲首屆“法蘭西學院汪德邁中國學獎”2019-04-25 09:16
  • 著名作家麥家時隔8年再出新作 為何是《人生海海》?2019-04-25 09:14
  • 700餘件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亮相國博2019-04-25 09:13
  • 瀋陽故宮復掛乾隆御筆“紫氣東來”匾2019-04-24 10:34
  • 慶祝“中國航天日” 《新時代載人航天》主題郵品發行2019-04-24 10:33
  • “書”成升級消費新寵 實體書店煥發新生命2019-04-24 10:32
  • 《京都》被稱終極版京都指南 史航:不是攻略書2019-04-22 09:20
  • 激光掃描、3D打印、VR體驗……數字化技術能否讓文物“永生”?2019-04-22 09:17
  • 藏文化史詩劇《文成公主》助力產業、文化脱貧2019-04-22 09:16
  • 世界讀書日:少兒圖書市場高速增長 種類豐富2019-04-22 09:15
  • 揭祕海昏侯劉賀:頭腦不甚靈光 曾患有風濕病?2019-04-17 08:42
  • 敦煌畫派“紙上莫高窟”講述千年敦煌之美2019-04-12 09:30
  • 155件文藝復興藝術珍品抵渝 本月對外展出2019-04-11 09:43
  • 許昌洛陽“漢魏文物”聯展 兩地對話三國文化2019-04-11 09:35
  • 中國原創動畫亮相法國戛納 獲國際艾美獎兒童獎提名2019-04-11 09:31
  • 長篇小説《一句頂一萬句》被搬上話劇舞台2019-04-11 09:28
  • 中國式父親寵溺“啃老式巨嬰” 話劇《連環計》讓人笑中帶淚2019-04-11 09:28
  • 超2億人次學習!中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世界第一2019-04-10 09:28
  • 單院長 值得這個時代給他一個美好的“下場”2019-04-10 09:10
  • 越劇《蘭亭記》將於年內出爐 融匯戲曲精粹與書法文化2019-04-10 09:04
  • 京味兒話劇《連環計》一展小人物笑淚人生2019-04-10 09:04
  • 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終踏“回家路”2019-04-10 09:03
  • 小時候曾患“多動症” 他創作一本筆記管理人生2019-04-09 12:01
  •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: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“字”2019-04-09 11:59
  • 揭祕旅行定製師:“三頭六臂”想方案 還要會玩2019-04-09 11:58
  • 黃一鶴因病去世享年85歲 被稱為央視春晚“開創者”2019-04-09 11:57
  • 多屏時代:文明走向“虛幻”2019-04-08 09:13
  • 單霽翔:喚醒故宮最“硬核”的魅力2019-04-08 09:13
  • 十五則故事書寫《悲傷的力量》教人們如何應對悲傷2019-04-08 09:08
  • 錢穀融教授招研究生為什麼考作文2019-04-08 09:07
  • 西藏發掘24座墓葬 展現西部早期文明2019-04-05 09:35
  • 民族歌劇《呦呦鹿鳴》將全國巡演2019-04-05 09:34
  • 在巴人博物館拓本展 有你喜歡的古漢字嗎2019-04-05 09:30
  • 近七成受訪學生愛紙質書 閲讀量有待提高2019-04-05 09:30
  • “要成功,先發瘋” 成功學圖書為何不再盛行?2019-04-05 09:29
  • 即使身為帝王,唯有與自己和解,才能“都挺好”2019-04-03 08:36
  • 遺物失蹤 南懷瑾的“公天下”心願就此止步?2019-03-28 09:16
  • 麥家時隔八年再出長篇小説 莫言為啥説它“迷人”?2019-03-28 09:15
  • “關公故里”研究學者歷時五年編纂完成《關公全書》2019-03-28 09:14
  • 你讀到的他 離真實的塞林格很遙遠2019-03-28 09:13
  • 中國全民閲讀倡導者聶震寧:享受閲讀帶來的樂趣2019-03-28 09:12
  • 央美藝考考數學題?藝術不能只憑感覺、邏輯混亂2019-03-27 09:04
  • 87版《紅樓夢》導演:有敬畏之心,才有經典之作2019-03-27 09:04
  • 南昌六旬風箏達人“養成記”:5年時間 從新手到專家2019-03-27 09:03
  • 12平方米24小時無人書店 三隻貓當“掌櫃”2019-03-27 09:02
  • “無聊”的博物館如何成為“網紅打卡地”?2019-03-27 09:01
  • 2500年前古墓挖出春秋時期雞蛋 滿滿一罐完好無損2019-03-26 08:49
  • 從粗鄙到體面:廁所進化史2019-03-26 08:43
  • 微紀錄片是如何成為“網紅”的2019-03-26 08:43
  • 品種增多編校質量卻下降 古籍如何“熱”下去?2019-03-26 08:41
  • 海子離世30年作品仍流傳:今天,你因何讀詩?2019-03-26 08:38
  • 探訪“世界最高木塔”應縣木塔 無釘無鉚屹立千年2019-03-18 08:32
  • “性情中人”孟浩然:為了朋友不要工作?我敢!2019-03-18 08:32
  • 《西遊記》中的流沙河在四川?全國“流沙河”有五處2019-03-15 14:12
  • 函谷問道 河南靈寶將舉辦《道德經》國際文藝周2019-03-15 14:06
  • 名片盒:方寸之上滿載中國趣味嶺南工藝2019-03-15 13:58
  • 90後作者出書呼籲保護自然:願它永遠是我們的嚮導2019-03-15 13:57
  • 研究《説文解字》30餘年 79歲書法家解讀漢字奧義2019-03-15 13:55
  • 楊立新對話張豔秋:兩家老牌人藝都遇“張口”難題2019-03-14 11:09
  • 《見字如面》理性辨“輕重” 麥當娜追憶傑克遜2019-03-14 11:08
  • 抖音熱門其實來自評劇經典劇目2019-03-14 11:06
  • 國博將於3月20日起暫時閉館 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2019-03-14 11:05
  • 非遺傳承人張靜:30餘載痴迷武漢木雕藝術2019-03-13 08:56
  • 國家京劇院創作精品實踐 《半條棉被》飽含魚水深情2019-03-13 08:54
  • 雲岡石窟“萬元懸賞”面向全球徵集官方Logo2019-03-13 08:48
  • 海昏簡牘中發現千餘枚漢代“六博”棋譜2019-03-13 08:46
  • 北京大觀園遭吐槽:票價比肩故宮,質量天壤之別2019-03-13 08:45
  • 敦煌莫高窟開放“夜場” 提供差異化深度體驗2019-03-13 08:43
  • 河南古代名人孫奇逢研究2018-12-06 18:07
  • 出走半生 蘇軾懷念的仍是那眉山少年郎2019-03-04 08:26
  • 《祭侄文稿》之外,顏真卿是個什麼樣的人?2019-03-04 08:22
  • 舞劇《醒·獅》的啓示:文化是民族舞劇的立身之本2019-02-28 09:54
  • 《包寶寶》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給中國動畫什麼啓示2019-02-28 09:45
  • “宮鬥文化”復燃 “權謀學”被年輕人奉為人生指南2019-02-28 09:41
  • 專家解讀圓明園文物虎鎣:用來裝鬱金汁的2019-02-28 09:38
  • 中國科幻電影“流浪”到彼岸還需多遠?2019-02-28 09:36
  • 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陳更:我不算聰明 但我一直很努力2019-02-27 09:25
  • “書店+”模式:春意盎然的中國新一代實體書店2019-02-27 09:24
  • 故宮“火鍋店”成大熱門 舌尖上的文創之路怎麼走?2019-02-27 09:24
  • 優秀作品被作協推介 網絡文學從“貪走捷徑”到“正面強攻”2019-02-27 09:23
  • 館藏文物正在被喚醒 文創產品成為市場新增長點2019-02-27 09:22
  • 【4xp】嘖!佛系詩人王維,竟靠彈琵琶上位?2019-02-25 08:49
  • 從“娛樂節目”到鄉村之魂 百年馬燈訴説時代變遷2019-02-17 09:43
  • 文化消費讓年味兒更濃2019-02-17 09:39
  • 專訪景泰藍泰斗米振雄:六十載創新寧拙不俗2019-02-17 09:38
  • 讓建築“優雅地老去”,城市更新要守住這份美2019-02-17 09:37
  • 吃了這麼多年餃子,居然不知道它是大夫發明的2019-02-02 07:57
  • 圓明園青銅“虎鎣”亮相國博2019-01-30 10:24
  • 佩奇前傳 豬年萌寵的萬年穿梭記2019-01-26 06:50
  • 徐則臣新作《北上》:我們的歷史寫在這條河流上2019-01-19 08:12
  • 她把鄭州的美畫進傳統節氣2019-01-18 06:04
  • 南陽新莽鑄幣遺址發掘成果獲專家肯定 有望填補中國錢幣史相關課題空...2019-01-17 08:13
  • 七星墩遺址確定為湖南規模最大新石器時代城址2019-01-15 08:53
  • 考古表明陝西銀溝遺址是目前僅見保存完好的唐宋縣城遺址2019-01-15 08:52
  • 考古表明陝西銀溝遺址是目前僅見保存完好的唐宋縣城遺址2019-01-15 06:51
  • 考古判斷銀溝遺址為唐宋富平縣城義亭城 是全國僅見保存完好唐宋縣城遺...2019-01-14 14:19
  •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佈 廣東青塘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2019-01-11 08:23
  • 故宮養心殿修繕發現乾隆朝“春晚”節目單彌補空白2019-01-11 08:23
  • 海昏侯國遺址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2019-01-04 08:25
  • 97歲馬金鳳觀看豫劇《馬金鳳》2018-12-29 06:48
  • 《古董局中局》開播引爭議2018-12-28 07:29
  • 用《四個春天》抵禦寒冬 看中國式家庭的幸福生活2018-12-27 08:13
  •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發現罕見鮮卑族墓葬羣2018-12-26 09:22
  • 洪晃、張嘉佳等獲頒微博2018十大影響力讀書大V2018-12-26 09:21
  • 主旋律作品如何講好中國故事? 好作品有三個維度2018-12-25 08:55
  • 清華簡十年:重現了多少古書 重建了哪些古史2018-12-25 08:53
  • “文創宮鬥劇”年末升級 仿真書畫、陶瓷成熱點2018-12-25 08:51
  • 藏在一億年前古鳥類尾羽中的祕密2018-12-21 06:57
  • “豪狠”的陳忠實——《白鹿原》創作軼事2018-12-21 06:57
  • 陳忠實:用筆畫出民族的魂2018-12-21 06:56
  • 乾隆爺一年也只能用一次 這是啥神仙杯啊2018-12-20 08:40
  • 考公務員難不難?看白居易的“國考”之路感受一下2018-12-20 08:39
  • 誕辰200週年 馬克思有了“動畫版”2018-12-20 07:05
  • 考公務員難不難?看白居易的“國考”之路感受一下2018-12-20 07:05
  • 乾隆爺一年也只能用一次 這是啥神仙杯啊2018-12-20 07:05
  • 華人買家2400萬拍下疑似圓明園龍首2018-12-19 06:48
  • 歷史+遊戲如何玩轉紫禁城2018-12-19 06:47
  • 賡續燦爛文明 譜寫浩浩長歌2018-12-19 06:47
  • 鄭州三協會聯袂助力鄭州窯復興2018-12-18 15:29
  • 單霽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動者2018-12-18 07:08
  • 網遊實名制不能只在註冊時設門檻2018-12-18 07:07
  • 浙大科技考古探祕唐代遺址 陶瓷歷史有望改寫2018-12-17 09:18
  • 研究表明:銀溝遺址填補陝西唐代制瓷史認知空白2018-12-17 08:04
  • 1.9億沒拍出的徐悲鴻《愚公移山》咋又賣了兩個億?2018-12-17 06:57
  • “洗稿”舉證難度大維權成本高 必須加大處罰力度2018-12-17 06:56
  • 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,河南人有了自己的“戲曲茶館”2018-12-13 13:29
  • 揭祕高分紀錄片《西南聯大》 40餘位九旬老人憶青春2018-12-13 00:37
  • 國寶“虎鎣”,歡迎回家!2018-12-11 23:01
  • 中德藝術家對話雕塑藝術 碰撞東西文化理念2018-12-08 09:32
  • 從QQ秀開始 人們為何熱衷製造“虛擬的自己”?2018-12-08 09:30
  • 敦煌石窟中的大雪時節:來一場歲末“靈魂洗禮”2018-12-08 09:30
  • 從“巫言”到“聶隱娘” 探祕朱天文的文學世界2018-12-08 09:29
  • 孟浩然為何一生未入仕?散漫任性 情商不高2018-12-05 10:04
  • 貞石風華·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即將開幕2018-12-04 07:42
  • “君子文化論壇”在蘧伯玉故里長垣舉辦2018-12-03 07:24
  • 殷商遺民為啥出現在山東曲阜?考古人員將提取DNA與殷墟數據進行比對2018-11-30 09:53
  • 攜手“交響天團” 、杜達梅爾在京登台 郎朗:是做夢的感覺2018-11-23 07:04
  • 眾籌超1000萬元! 故宮首款遊戲書揭祕乾隆年間祕史2018-11-23 07:03
  • 小雪節氣習俗知多少?民間流行吃這些美味2018-11-22 07:17
  • 她紮根戈壁為國寶造像2018-11-22 07:13
  • 亞東海關遺址考察佐證清朝治理西藏2018-11-21 08:25
  • 與金庸古龍齊名 武俠小説家蕭逸在美病逝2018-11-21 07:17
  • 古人的“少女心”2018-11-20 07:32
  • 故宮修復古董宮燈 有望春節“點亮”紫禁城2018-11-19 10:01
  • 回望“富連成” :“第一科班”於京劇遠不止於“一座豐碑”2018-11-19 06:54
  • 性格獨立還是逆來順受?童話人物灰姑娘引熱議2018-11-19 06:49
  • 玻璃瓶、禮品盒……人們為啥熱衷收集“破爛”?2018-11-19 06:53
  • 原創史詩劇《永定人家》登台 再敍北京“母親河”今昔2018-11-18 07:16
  • “吃貨”蘇東坡:他的一生就是一部《風味人間》2018-11-17 00:08
  • 踏訪白居易的中原足跡2018-11-16 05:18
  •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:敦煌學最熱在中國2018-11-16 00:10
  • 血暈妝、八字眉……盤點唐代潮女的另類妝飾2018-11-14 08:41
  • 47位本土雕塑家展示真功夫 作品件件點贊不斷2018-11-14 08:40
  • 從李白的詩看千古文人俠客夢2018-11-14 08:40
  • 唐代潮女的另類妝飾2018-11-13 15:25
  • 文物國際博覽會迎客 觀眾可通過現場登記免費領取門票2018-11-09 08:22
  • 浙江餘姚巍星路窖藏考古成果公佈 出土大批精美文物2018-11-09 08:22
  • 重慶曆史上有近千座會館 現存最早的名叫“萬壽宮”2018-11-09 08:21
  • 200多件文物講述琉璃的前世今生2018-11-08 08:40
  • 書聖王羲之愛吃的“來禽”是什麼水果?2018-11-07 08:35
  • 分離數百年 明代御窯瓷器聚首故宮2018-11-07 08:31
  • 古代預測天氣有很多學問,能掐會算是哄人的2018-11-07 08:30
  • 海昏侯國遺址墎墩漢墓及墓園保護展示工程開工2018-10-31 15:19
  • 《京味兒》為讀者帶來地道老北京滋味2018-10-30 09:54
  • 民國就有“霸座男”?豐子愷曾撰文無奈吐槽2018-10-30 09:49
  • 老教授講《歸園田居》爆紅:普通話不標準神助攻2018-10-30 09:48
  • 《中國近代繪畫巨匠——齊白石》展走進日本2018-10-30 09:47
  • 逐夢40年:文藝政策引領文藝繁榮2018-10-30 09:46
  • 北京市西城52處不可移動文物將騰退2018-10-27 06:58
  • 很多職業會在2050年消失?《人類簡史》作者這樣説2018-10-27 06:59
  • 乾隆皇帝龍袍將在倫敦拍賣 曾被英國軍官購買2018-10-27 07:00
  • 考古發掘出的動物遺存裏藏着哪些祕密2018-10-26 08:31
  • 82版《西遊記》導演楊潔的“藝術人生”:有風骨 無媚骨2018-10-26 07:06
  • 不讀經典 就等於“閲讀降級”?2018-10-26 07:06
  • 考古發掘出的動物遺存裏藏着哪些祕密2018-10-26 07:06
  • 兵馬俑修復專家蘭德省:有些瞬間感覺跨越了時空2018-10-25 07:10
  • 治理文物鑑定亂象還需完善法律2018-10-25 07:10
  • “碰瓷”是怎麼成為國際詞條的?2018-10-24 07:25
  • 93件清宮玉器亮相頤和園2018-10-23 08:13
  • 探訪惠州飛鵝嶺“東征文化遺址”:戰壕等遺蹟完整保存2018-10-22 08:47
  • 1980年,那場“無法可依”的養心殿大修2018-10-22 07:00
  • 中國古兵器裏,哪個才是你最稱手的?2018-10-21 07:23
  • 中國原創動畫片獲國際艾美獎兒童獎提名2018-10-19 08:53
  • 圓明園37件流散文物集體亮相2018-10-19 08:50
  • 專家:“活起來”是加快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根本途徑2018-10-19 06:47
  • 故宮研究院中醫藥文化研究所揭牌 單霽翔:為文化傳承2018-10-19 06:47
  • 霍金最後著作對未來飽含憂思2018-10-18 08:47
  • 閲讀降級?今天還有多少人在讀純文學2018-10-18 08:46
  • 紀念張伯駒誕辰120週年 故宮暢音閣響起繞樑聲2018-10-18 08:39
  • 古時重陽節蜀地習俗2018-10-17 16:04
  • 重陽登高佩絳囊 菊花須插滿頭歸2018-10-17 16:03
  • 博物館尋珍:幾塊秦磚漢瓦牽出一串悠然往事2018-10-17 16:03
  • 業內人士聚焦中國電視60年:未來源自創新2018-10-15 08:54
  • 觀中國書壇現狀:“展覽體”急功近利 喪失傳統2018-10-15 08:53
  • 比比誰家書香濃 鄭州市2018年“書香家庭”評選系列活動等你來2018-10-15 08:52
  • 六百多片北宋瓷片 講述海上絲路故事2018-10-10 09:48
  • 比西方早1700年 張衡地動儀失傳2018-10-09 08:05
  • 寒露時節如何穿戴?古老敦煌壁畫揭曉千年“深秋穿搭”2018-10-09 08:04
  • 瀋陽故宮展出鎮館之寶《康熙南巡圖》2018-10-08 08:27
  • 專家發現清代甘肅平涼同家族地契等珍貴文書2018-10-07 10:05
  • 重慶原創魔術《幻影飛鴿》摘得中國雜技“金菊獎”2018-10-07 10:03
  • 中國文學創作四十年:從“傷痕文學”到“網絡小説”2018-10-07 10:02
  • “四十年,我們記錄中國”:數代電視人用影像記錄時代2018-09-30 10:02
  • 《見字如面》總導演再出新作:想把觀眾變為讀者2018-09-30 08:34
  • 京劇名家葉少蘭:富連成培養的人沒有一個是“廢材料”2018-09-30 10:17
  • 國家圖書館展出“鎮館之寶”《永樂大典》2018-09-29 09:17
  • 師勝傑去世 姜昆痛悼失知音2018-09-29 06:47
  • 相聲大師師勝傑去世 告別式10月2日舉行2018-09-29 06:46
  • 從同人第一案談起:同人文的機遇與挑戰2018-09-28 09:27
  • 西安雕漆手藝人恢復古法技藝 讓雕漆技藝“活起來”2018-09-28 09:24
  • 《清明上河圖》“活起來” 高科技增添展覽感染力2018-09-28 09:22
  • 法蘭西學院藝術院主席克羅德·阿巴吉到訪中國美術館2018-09-28 06:49
  • 果洛州非遺文化和旅遊展示周在上海大世界開幕2018-09-28 06:48
  • 瀋陽旗袍節落幕:用時光留存旗袍的絕代芳華2018-09-27 10:11
  • 中外專家學者齊聚孔子故里 共探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2018-09-27 10:10
  • 大山裏的羌藏銀匠:金銀“繡”興衰 百年工藝傳2018-09-27 10:09
  • 在紀錄片中遇見傳統文化2018-09-27 10:08
  • 深藏的“國保”:陝州安國寺2018-09-27 08:00
  • 頂級藝術家匯聚成都彭州 共享法國古典音樂藝術季2018-09-27 06:56
  • 甘肅張掖辦寫經藝術節 “揮毫潑墨”承襲傳統文化2018-09-27 06:55
  • “經遠艦”水下考古第一階段結束 出水文物500餘件2018-09-26 20:38
  • 許嘉璐談《中華傳世藏書》2018-09-26 20:38
  • 2018“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(西安)”結業2018-09-26 07:03
  • 湯顯祖國際青年文藝交流中心在“湯顯祖故里”揭牌2018-09-26 07:03
  • 網絡文學專項整治顯成效 清理有害信息14.7萬餘條2018-09-25 10:08
  • 曹文軒:現實主義是講功夫的2018-09-25 10:07
  • 出土四十年 曾侯乙編鐘正申報世界記憶遺產2018-09-25 10:07
  • 今年中秋月25日上午最圓,十五的月亮為何十六圓?2018-09-25 07:04
  • 從“紅袖添香”到“紅袖讀書” 女頻閲讀“她時代”來襲2018-09-25 07:04
  • 多款基於“二十四節氣”元素設計原創產品亮相北京2018-09-24 07:18
  • 國際青年人文對話2018年年會舉辦2018-09-24 07:17
  • 經遠艦沉沒124年後現身 甲午海戰中曾以一敵四2018-09-22 06:34
  • 開展中澳文化交流 42名澳大利亞師生深圳體驗中華文化2018-09-24 07:14
  • 中秋民俗花樣多:偷月亮菜 團圓飲酒吃新米飯2018-09-24 07:03
  • 年輕人,這樣“逛”故宮2018-09-21 07:30
  • 故宮創造新價值2018-09-21 07:29
  •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2018-09-20 08:08
  •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2018-09-20 01:18
  • 瀋陽故宮展出清宮旗袍 讓觀眾領略“皇家”風尚2018-09-19 07:10
  • 文物裏的生僻字:東漢刻紋瓷簋2018-09-18 07:40
  • 在故宮打開一枚希臘的時間膠囊2018-09-17 11:27
  • 在故宮打開一枚希臘的時間膠囊2018-09-17 11:27
  • 兩千年前古希臘沉船“駛”進故宮 殘缺美展示輝煌文明2018-09-14 21:20
  • 他用一根根小木棍“擺”出圓周率 千年後才被人超越2018-09-14 21:20
  • 書館少人才缺 評書藝術轉戰網絡能否重生?2018-09-13 19:00
  • 內蒙古發現多處漢代烽燧和巖畫點遺址2018-09-12 16:42
  • 古人有多壕? 一個金飯碗重4斤2018-09-12 16:42
  • 陝西銀西鐵路基建考古發現罕見“古墓相套”2018-09-11 20:51
  • 何必對文創月餅少見多怪2018-09-07 08:17
  • 北京八里橋“翻新”石獅遭質疑 專家:系90年代修復2018-09-05 08:52
  • 考古表明:曾有多個人羣先後在拉哈特遺址區域生活過2018-09-04 08:06
  • 考古人員首次對吉爾吉斯斯坦紅河古城遺址較精確測繪2018-09-04 08:06
  • 彩繪童子抱鞠俑 北宋“足球”玩得有點嗨2018-09-04 08:05
  • 鄭召鈞窯:一個時代的背影2018-09-04 07:50
  • 傳承非遺閩劇文化:新瓶裝舊酒 移步不換形2018-09-03 07:49
  • 江蘇高郵龍虯莊遺址核心區考古發掘 “重現”新石器時代廣場2018-09-03 07:49
  • 劉蘭芳:一人一桌一折扇 萬語千言四十年2018-09-01 09:33
  • 徽州民營博物館:做徽文化的傳播者和發揚者2018-09-01 09:29
  • 英語早教“玩”出商機 學習愈發呈現低齡化趨勢2018-08-31 08:18
  • 玻璃畫 你還記得嗎?2018-08-31 08:16
  • 抗戰館獲贈45件珍貴抗戰文物史料2018-08-31 08:15
  • 指尖上的“非遺”:抖音讓指畫藝術重返年輕人視野2018-08-30 09:16
  • 山西洪洞廣勝寺飛虹塔成功認證“世界最高多彩琉璃塔”2018-08-30 09:10
  • 沉寂三年出新作 她如何用音樂撐起一部治癒小説?2018-08-30 09:09
  • 莫高窟的“壁畫醫生”:從大漠深處走到絲路沿線2018-08-30 09:08
  • “全民詩詞熱”如火如荼 學者談創新:讓詩歌回到民間2018-08-30 09:07
  • 更多青年人投身傳統藏藝 西藏日喀則非遺文化展引關注2018-08-29 09:04
  • 李戡:走不出“李敖兒子”正常 劍橋讀博未來想當老師2018-08-29 09:03
  • 中國境內發現兩種新恐龍化石 科學家:大爪子會吃蟲2018-08-29 09:00
  • 專訪週一渤先生:近30年如一日 他用影像書寫《吾鄉吾民》2018-08-29 08:12
  • 傅恆宅邸及園林與北大的緣分 當年為北京第宅之冠2018-08-28 08:54
  • 關閉兩年多,養心殿修繕未動工?故宮院長:先研究先培訓2018-08-28 08:49
  • 山西“城管詩人”30年創作詩歌百餘首 出版詩集《秋思》2018-08-28 08:48
  • 老人雞蛋殼上畫108將臉譜 盼傳統藝術“滿地開花”2018-08-28 08:47
  • 漫畫《櫻桃小丸子》原作者櫻桃子病逝2018-08-28 08:44
  • 像古人一樣優雅過夏天2018-07-27 08:21
  • 宋代旅店最怕秀才賴賬2018-07-27 08:21
  • 西周時期的畢加索風2018-07-24 07:42
  • 西藏數百年“鹽羊古道”再現昔日繁榮景象2018-07-23 08:03
  • 《如果國寶會説話2》將播 讓文物繼續活起來2018-07-17 08:55
  • 江西尋烏髮現漢代古墓 專家初步認定該墓在明清時被盜2018-07-17 08:54
  • 古人類走出非洲的時間可能更早2018-07-13 08:37
  • 考古表明成都出土戰國時期玻璃珠為中國先民自制2018-07-13 08:36
  • 湖南邵東現東漢時期磚室墓 磚牆上有幾何紋圖案2018-07-12 08:04
  • 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”亮相國博2018-07-12 08:03
  • 虛擬考古告訴你秦始皇陵不只有兵馬俑2018-07-11 08:11
  • 五千年前“山東大漢”亮相國博2018-07-11 08:10
  • 陝西宜川發現一處春秋時期遺址 為研究秦晉關係提供新立足點2018-07-11 08:10
  • 文物賣萌之世界盃特輯(二)—— 什麼?英格蘭居然進四強了!2018-07-10 07:33
  • 瓷器上的一道風景——人物經典故事2018-07-10 07:33
  • 古代身份證如何證明我是我2018-07-09 08:02
  • 罕見清晚期“六品軍功”功牌現身河北清河2018-06-29 08:01
  • 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: 文字 讓歷史穿越時間與你握手2018-06-29 07:50
  • 四川首次出土漢代銀質地子母印 為西漢定敷侯劉越私印2018-06-28 09:07
  • 集結120人《“90後”詩選》首發 “90後”詩人羣體受關注2018-06-28 08:45
  • 河北父子痴迷古刀劍修復:望為古兵文化保留珍貴歷史2018-06-28 08:45
  • 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國博開幕2018-06-28 08:44
  • 500餘件張獻忠“江口沉銀”文物精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2018-06-27 08:15
  • 越調又多一個“諸葛亮” 《諸葛亮臨危受命》在河南省人民會堂上演2018-06-27 08:05
  • “慢寫作者”餘秀華:一年出幾本書是浪費紙張2018-06-26 08:32
  • 陝西一大墓陪葬坑中發現已滅絕新屬種長臂猿骨骼2018-06-26 08:32
  • 古琴家王鵬: 古琴不是附庸風雅的高大上2018-06-26 08:08
  • 體驗中國文化 俄羅斯畫家筆下的少林寺是這個樣子的2018-06-26 08:08
  • 秦始皇祖母墓發現長臂猿遺骸 被命名為帝國君子長臂猿2018-06-24 11:15
  • 中國電影走出去動畫能否做先鋒?需要慢工出細活2018-06-22 13:01
  • 山東上演“侏羅紀公園”? “羣居迅猛龍”足跡出現2018-06-21 09:44
  • 大學生寫83萬字文言文《逆三國志》重新演繹英雄形象2018-06-21 08:51
  • 把修文物的故事講給你聽2018-06-21 08:47
  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向北大捐贈12把精品紫砂壺2018-06-20 11:35
  • 王小波雜文名作變成布藝圖畫書2018-06-20 09:31
  • 6月21日18時7分“夏至”:晝長夜短,一陰始生2018-06-20 09:31
  • 探祕千年絕技霍童線獅:不再憂心傳承和保護2018-06-20 09:29
  •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:廣陵技藝傳千古2018-06-19 09:02
  • 抵近經典作品的精神世界 需要“搏鬥的勇氣”2018-06-19 08:59
  • “常青藤爸爸”一年盈利5000萬祕方:靠質量和流量2018-06-19 08:55
  • 西北民眾黃河畔憶屈原 尋根溯源覓文化魂脈2018-06-15 08:31
  • 周國平的為父之道:對孩子妥協 沒有規劃或模式2018-06-15 08:30
  •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完整早白堊世哺乳動物化石2018-06-15 08:27
  • 千年古剎少林寺新迎22名洋弟子2018-06-15 08:26
  • 【4xp】仰韶·彩陶·黃土地2018-06-15 08:26
  • “最接近王維的作品”將拍賣 它是王維的真跡嗎?2018-06-14 08:33
  • 一個小瓷碗估價高達350萬,它為啥這麼值錢?2018-06-14 08:32
  • 專家揭祕銀洲貝丘遺址 窺探珠三角史前人類生業模式2018-06-13 10:13
  • 以珍貴木料複製16座老北京城門樓 她用10年圓夢2018-06-13 08:00
  • 高古瓷 意趣多:塔式罐上的“二十四孝”故事2018-06-12 08:13
  • 豫劇名家李樹建“三部曲”全國巡演啓動2018-06-11 08:04
  • 徐悲鴻《愚公移山》將拍賣 畫中人物為何是印度人?2018-06-11 08:03
  • 成都博物館新展開幕:560張照片紀錄的廣漢古建築縮影2018-06-09 10:14
  • “遺產日”活動精彩接地氣:文博知識褪去神祕面紗2018-06-09 10:13
  • “恐怖童謠”引發討論:圖書分級到底有無必要?2018-06-08 08:42
  • “馬踏飛燕”要改名嗎?學界多年統一稱其“銅奔馬”2018-06-08 08:41
  • 遲子建:故鄉的分量之於我就如血液一樣2018-06-07 09:05
  • 罕見乾隆“抱月瓶”將在法拍賣 估價高達80萬歐2018-06-07 08:55
  • 《百年孤獨》電子書受熱捧:經典文學魅力仍存2018-06-07 08:47
  • “孫悟空究竟有沒有腹肌?” 國漫經典該如何豐富“時代表情”2018-06-04 16:14
  • “古巴紅樓夢”《塞西麗婭・巴爾德斯》中文版首次出版2018-06-04 08:40
  • 西川談杜甫:值得我們想盡一切辦法向他靠近2018-06-04 08:38
  • 河北“00後”女孩堅持手機寫作4年出版26萬字文集2018-06-04 08:37
  • 穿越數千年時空“最早的中國”從這裏走出2018-06-01 08:10
  • 豫劇《常香玉》巡演到天津2018-06-01 08:09
  • 李伯安《走出巴顏喀拉》紀念郵票發行2018-06-01 08:09
  • 張鮮明《寐語》分享會在鄭州舉行2018-06-01 08:09
  • 朱金奇:讓汝瓷融入生活的大師2018-05-31 08:41
  • 北大一等獎作文《賣米》,觸動很多人2018-05-30 16:55
  • 人藝老藝術家的幕後故事:車可以不鎖但劇本不能落2018-05-30 08:11
  • 提早16個小時排隊買票 這部經典話劇60年熱度不減2018-05-29 08:43
  • 仙人好樓居 ——看看漢代人住的樓2018-05-29 08:13
  • 作家孟憲明和讀者分享“中原民謠裏的花兒與少年”2018-05-29 08:12
  • 名人故居保護之路:文物活化利用的良方如何開?2018-05-28 08:06
  • 繼下棋、寫作之後,人工智能開始接近人類歌手水平2018-05-28 08:06
  • 國戲教授周龍:戲曲藝術傳承不是簡單照葫蘆畫瓢2018-05-25 08:56
  • 自拍怎樣更好看? 攝影達人:光線均勻,背景好看2018-05-24 08:35
  • 紙價上漲或影響圖書定價:讀者還能愉快買買買嗎?2018-05-24 08:33
  • 國家非遺“瓷中君子”絞胎瓷逾百件珍品亮相鄭州2018-05-23 09:15
  • 山西高平發現8幅炎帝行宮壁畫藍本底稿 色調鮮豔2018-05-23 08:18
  • 97歲“中國笛王”陸春齡辭世 尚有“心願未了”2018-05-23 08:17
  • 養心殿體檢發現首例“貝殼屋頂” 年內啓動大修2018-05-23 08:17
  • 2017微博童書榜十大好書揭曉 原創與引進繪本各領風騷2018-05-22 08:36
  •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?這類書籍給你答案 可謂一舉數得2018-05-22 08:34
  • 遼寧省遼陽市博物館展出商代青銅禮器“酉父癸簋”2018-05-22 08:31
  • 馬克思手稿亮相中國拍場 一頁紙拍出333.5萬元2018-05-22 08:29
  • 話劇舞台上的濮存昕:拒絕流水線,我是手工作坊2018-05-21 08:30
  • 從“大雜院”到騰退:北京譚嗣同故居的前世今生2018-05-19 09:30
  • 報告:經典文學和優質網文帶動移動閲讀市場發展2018-04-28 08:18
  • 中國科學家用遙感首次發現國外絲路考古遺址2018-04-20 09:02
  • 兩件流散文物迴歸圓明園 含乾隆御筆“熙春洞”石匾額2018-04-20 08:59
  • 【4xp】西陵·嫘祖·棠溪劍2018-04-20 07:56
  • 甘肅收藏者全球淘千餘件儺面具 藏品傳承原始圖騰文化2018-04-19 09:04
  • 專訪著名作家白先勇:為何一生痴迷紅樓夢與牡丹亭2018-04-19 09:03
  • 國家文物局:2017年文物執法巡查發現違法行為679起2018-04-17 09:19
  • 鄭州試水建設用地“先考古 後出讓” 文物保護和開發建設更和諧2018-04-07 08:31
  • 賞梨花春雨 品文化清明2018-04-07 08:21
  • 全國人大代表、豫劇表演藝術家金不換:演戲不如百姓意,乾脆回家去種地2018-03-26 10:34
  • 故宮文創推出“俏格格娃娃” 售價599元均嘟嘴2018-03-23 09:02
  • 首家曉書館落户杭州 高曉松:願成為讀者心靈後花園2018-03-23 09:01
  • 解讀西藏阿里黃金面具:或與古老王國密切相關2018-03-22 09:04
  • 微信溝通的當下 你有多久沒登陸過QQ?2018-03-22 08:55
  • 迎接春天,今天的孩子唱什麼兒歌?2018-03-22 08:53
  • 文藝創作現實題材崛起 需深入生活拒絕“偽現實”2018-03-22 08:52
  • 中醫藥文化紀錄片《懸壺嶺南》致敬國醫國藥2018-03-20 09:01
  • 追憶知名詩人洛夫:揚州是他的第二文學故鄉2018-03-20 09:00
  • 永康五金匠人程志芳:匠心千錘守古法 妙手百鍊磨新器2018-03-14 08:03
  • 廣西發現1.6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 出土石製品萬餘件2018-03-13 08:08
  • 中國“最瘦石塔”塔兒灣造像塔“染疾” 官方申報科技保護2018-03-12 07:58
  • 從河南走出去的美食2018-03-10 08:53
  • 《永樂大典》滄桑600年:原稿毀於大火 正本失蹤2018-03-09 17:41
  • 新中國首位女火車司機:15分鐘向鍋爐投280鍬煤2018-03-09 08:57
  • 《永樂大典》滄桑600年:原稿毀於大火 正本失蹤2018-03-09 08:56
  • 國博取消紙質門票 參觀國博可刷身份證入館2018-03-09 08:55
  • 如何解決博物館“成長的煩惱”?政協委員支招2018-03-08 15:36
  • 如何解決博物館“成長的煩惱”?政協委員支招2018-03-08 09:11
  • 剪紙老人李金英:用剪刀“剪”出新農村的幸福生活2018-03-08 09:07
  • 300餘幅女畫家作品亮相太原美術館展示“中國精神”2018-03-07 15:55
  • 天下霸唱再寫天津奇人:揭開塵封百年詭異奇聞2018-03-07 15:54
  • 世界文化遺產羅布林卡金頂鎏金將換“容顏”2018-03-07 15:53
  • 2月科學流言榜:“超級藍血月”時隔152年再現?2018-03-07 15:52
  • 這檔綜藝讓詩歌穿越千年感動你 刷屏背後有何深意?2018-03-07 15:52
  • 清朝人如何裝修書房:講究顏色協調又要有變化2018-03-07 08:19
  • 安徽七旬“手工達人”授徒“變廢為寶”技藝2018-03-07 08:18
  • 清朝人如何裝修書房:講究顏色協調又要有變化2018-03-06 21:15
  • 探訪山西明清古建柳氏民居:一座藏在民間的“皇宮”2018-03-06 21:14
  • 元宵節有無必要納入法定節假日?弘揚文化不必節日化2018-03-06 21:14
  • 今年春節聽了什麼歌?聽懂你愛的歌也就懂了你2018-03-06 21:14
  • 一大波話劇來襲 哪一部會是“爆款”潛力股?2018-03-06 21:13
  • 武漢一高校教師7年設計5套國家紀念郵票2018-03-06 08:45
  • 一大波話劇來襲 哪一部會是“爆款”潛力股?2018-03-06 08:44
  • 遼寧發現多處遼代遺址 有助確定顯、乾皇陵位置2018-03-06 08:43
  • 家國情懷觸動人心 《厲害了,我的國》獲觀眾力薦2018-03-06 08:43
  • 徐悲鴻長孫回憶祖父:傾盡一生獻於藝術2018-03-05 09:08
  • 門外漢“死磕”造紙工藝 千錘百煉還原“蔡侯紙”2018-03-05 09:07
  • 湯圓發展簡史:曾叫“圓不落角” 餡料花樣翻新2018-03-02 08:22
  • 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建設開局良好 遺址博物館明年開館2018-03-02 08:22
  • 第25屆明斯克國際書展開幕 中國圖書吸引讀者關注2018-03-01 08:48
  • 曹操高陵曾遭有計劃“毀陵” 專家推測或為曹丕主導2018-03-01 08:47
  • 天穹作幕麥田為台 700年不落幕的吹拉彈唱 馬街書會精彩開鑼2018-03-01 07:55
  • 還原一個真實的張三丰 ——評長篇歷史小説《張三丰》2018-03-01 07:32
  • 訪“許昌人”研究項目主持人、著名考古學家李佔揚2018-02-28 08:42
  • 新春綜藝再出爆款 為何人們越來越愛文化?2018-02-23 09:08
  • 媒體:電視春晚仍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2018-02-23 09:04
  • 《經典詠流傳》以情化人再創文化節目新高度2018-02-22 09:10
  • “博物館裏過大年”2018-02-19 19:41
  • 遼寧省博物館展出展館之寶王羲之一門《萬歲通天帖》2018-02-14 08:08
  • 古人今人接力整理“全唐詩”:需做“加減法”2018-02-02 14:03
  • 河南民間文學都有啥? 《中國民間文學大系》河南卷啓動前期調研和編纂...2018-02-01 07:47
  • 葉辛:寫好一個時代就能攪動每個時代的每個心靈2018-01-30 07:51
  •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名單公佈 河南有仨項目入選2018-01-30 07:51
  • 拼顏值、拼內涵……書店未來發展之路在哪裏?2018-01-29 07:37
  • 河南科技學院舉辦名師文化講堂 積極打造文化高地2018-01-28 15:31
  • 安陽殷墟現商代大型鑄銅遺址 出土商代陶範3000多塊2018-01-27 09:11
  • 新編茂腔《西京》引熱議 創新或拋棄?網友褒貶不一2018-01-25 15:55
  • 浙江良渚遺址考古歷經80年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2018-01-25 15:55
  • 24部優秀網文原創作品獲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國作協推介2018-01-24 20:28
  • 古典詩學裏的商丘2018-01-19 08:28
  • 情侶把敦煌壁畫做成動畫 推敦煌色系“紅蓮灰”口紅2018-01-16 08:19
  • 學院版崑曲《牡丹亭》浙江啓幕 演員平均年紀16歲2018-01-12 08:05
  • 錢鍾書不愛“諾獎”愛“西遊” 助手出書向先生致敬2018-01-12 08:03
  • 童書市場調查:原創書成績不俗 引進書版權之爭仍存2018-01-12 08:01
  • 天一閣館藏方誌集體“亮相” 時間跨度達500餘年2018-01-11 08:33